
-
- 首頁 > 技術咨詢 > 養殖技術 >
- 野鴨的人工養殖
-
發布時間:2014-03-26 17:51:12 來源:深圳市賀農園林觀賞動植物有限公司
-
野鴨瘦肉率高、脂肪少、肉質細嫩鮮美、蛋白質含量高,在國內外市場上很暢銷。野鴨有極強抗病能力,成活率達95%以上,適應性強,無論是旱地、小溪、江河、魚塘都可飼養;生長快、飼養周期短,一般70-80天就可上市出售,體重可達1.5千克以上。
一、生活習性 野鴨為候鳥,群聚在湖沼、不庫附近和水流緩慢的河灣蘆葦叢中或河灘上,為雜食性動物。野鴨在我國北方繁殖,冬季在長江流域更南的地方越冬,繁殖力很強,在水邊草叢中筑巢,雌雄交配后產蛋,夏季為產為蛋淡季,母鴨第一個產蛋期在9-12月,第二個產蛋期在1-6月,年產蛋量可達100枚以上,種植孵化期為28天,80日齡后有飛翔能力,一般飛幾米。
二、養殖場地及設施
1.場地;要求飼養場地有開闊的流動水面,最好在水草豐茂的地方。在陸地上養殖應種植適當的喬木或灌木,以利遮蔭。
2.設施:
(1)鴨舍:商品鴨舍可為簡易型,讓鴨自由出入,一般規格為長9米、寬4米、高3.2米,舍內設小窗或不設窗,多采用格子板飼養。格子板可用木制成,也可用塑網(φ毫米,網眼為1.85厘米X1.85厘米小方格形)。種鴨舍要求稍高一些,多采用格子板與墊草相結合,兩者面積各為一半。
(2)食棚與食槽:食棚高2.0米,長寬可根據食槽來決定,食槽每100只鴨有長方形食槽3米或3個盆斗式食槽,雙面長方形飲水器2米。
三、野鴨的飼養管理
1.的飼養管理:45日齡內為雛鴨。雛鴨孵化出殼前預先做好育雛的準備,育雛室用5%燒堿水或3%來蘇兒水消毒,墊料要干燥無霉菌。育雛溫度1-3日齡時24-27度,4-6日齡時25-26度,7-10日齡時24-25度,11-20日齡時17-19度。育雛密度為15-20只/米2,室內濕度以80%為佳。雛野飼養同家鴨一樣,在毛干后要先飲水后喂料,開食前稱喂含0.01%高錳酸鉀的冷開水。開食可有塑料薄膜鋪地,將小米飯用涼水淘汰(除粘性)后,拌上有腥味飼喂。從5日齡一始添喂切碎的幼嫩青飼料。飼料配方為:1-14日齡,玉米62%,麩皮505%,豆餅16.5%,魚粉13%,骨粉2.7%,食鹽0.3%,生長素1%,外加多種維生素每千名50毫克。14-21日齡玉米62%,豆餅18%。麩皮6%,魚粉10%,骨粉207%,生長素1%,食鹽0.3%,外加多維生素每千克50毫克。16日齡內一般白天喂4次,晚上1次,16日齡以后每天喂4次。作種鴨時20日齡后,基本讓其整天在野外尋食,早上補喂一次。雛鴨非常愛戲水,7日齡后便可放水,一般在食后進行,25日齡前要少放水,25日齡后逐漸增加放水次數,每次放水后注意讓其理干羽毛回舍。飼養密度為每平方米8-10只。棚內常換墊草,保持飼料新鮮和水質清潔。肥育的野鴨可在30日齡后進行,其飼料配方為玉米64%,麩皮6%,豆餅195,魚粉807%,骨粉1%,生長素1%,食鹽0.3%。飼料日耗量為1-30日齡平均給料40克,30-60日齡給料100克,60-70日齡給料150克。
2.中鴨的飼養管理:45日齡至產蛋前的后備鴨為中鴨。在良好的營養和管理條析下,野鴨60日齡即為體重增長的高峰,由于體內迅速積累脂肪,激發野鴨飛翔,野性發作。如果在40-65日齡降氏營養水平和生長速度,中推遲野性發生。這個時期要適當限制飼喂,增輥15%-20%的粗料,80日齡開始要張網圍養,以防逃逸,同時搞好種鴨的選留工作。炎夏要讓鴨水浴降溫,運動場搭建蔭棚,圈舍何持清潔、干燥和通風。
3.種鴨的飼養管量:蛋鴨既要喂飽又要喂好,基礎日糧配方為玉米55%,豆餅16%,麩皮145,魚粉10%,骨粉0.6%。在飼養管理上要做到定時、定量喂料和定時放牧,日喂料次,高產期夜間加喂1次。夏季要提高飼料濃度,飼料要現拌現喂,不喂變質料,放水早、中、晚各1次,每次為30分鐘;冬天要搞好防寒工作,注意補充光照,可按每602米面積安裝25瓦燈泡一個。另外,要盡呈減少和避免環境驟變、驚嚇等,保持環境安靜,以免引起鴨的應激反應。 野鴨疾病以預防為主,平時常用穿心蓮、金銀花等湯拌食飼喂,以減少野鴨發病。野鴨所患的疾病,基本上同家鴨,如鴨瘟、霍亂、軟腳癥等。另外還要做好舍內清潔消毒工作,保持舍內通風透光。免疫注射要避開產蛋旺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