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- 首頁 > 技術咨詢 > 養殖技術 >
- 鴛鴦鴨養殖技術
- 發布時間:2014-03-26 17:54:05 來源:深圳市賀農園林觀賞動植物有限公司
-
肉鴛鴦既可水養,也可旱養。既耐高溫。又耐嚴寒。適應性極強,耐粗飼。它的食性很雜。青草、菜葉、麩應、豆渣、玉米、雜餅、均。可飼喂。肉鴛鴦抗病性.一般沒有瘟疫性疾病發生。
1、種鴛鴦的飼養管理。公母按1:3混養,圈養、散養、放養均可。圈養以100只左右為好,圈內應設有水池和適當的活動場。并在活動場內放置產蛋箱或設產蛋池,保證飲水不斷。盡量保持舍內干燥、清潔、通風和充足的光照。在飼料方面,產蛋期多喂些高蛋白飼料,同時增加一些無機鹽和微量元素,休產期可粗放飼養。
2、雛鴛鴦的飼養。雛鴛鴦出殼后1—3天,對溫度特別敏感.喜溫好睡,應保證溫度不低于3O℃,3天后逐漸降低溫度。保持光照時間,每晝夜不少于16小時,隨著日齡增加,逐漸縮短并減少光照,出殼24小時開食,保持飲水不斷,但鴛鴦不宜下水,飼料可用雞、鴨全價混合料或小米、面條等。
3、青年鴛鴦的飼養。1月齡后肉鴛鴦生長速度加快。2—4月齡期間生長最快.也是其采食量最多的時期,所以要保證全價飼料的供給,以促其快速生長。由于公母爭食能力不同,最好把公母分開飼養、肉鴛鴦在1—2月齡有喙羽的特性,為了減少或避免喙羽的發生,應在25日齡時開始增加合硫氨基酸和治療喙羽方面的添加劑,如羽毛粉等,同時要注意飼養密度,限制光照強度等,以防止和減輕喙羽的發生。
[
鴛 鴦
別名官鴨,屬于鴨科,學名為 Aix galericulata。
小型游禽。全長約40厘米。雄鳥羽色艷麗,并帶有金屬光澤。額和頭頂中央羽色翠綠;枕羽金屬銅赤色,與后頸的金屬暗綠和暗紫色長羽形成冠羽;頭頂兩側有純白眉紋;飛羽褐色至黑褐色,翅上有一對栗黃色、直立的扇形翼帆。尾羽暗褐,上胸和胸側紫褐色;下胸兩側絨黑。鑲以兩條純白色橫帶;嘴暗紅色。腳黃紅色。雌鳥體羽以灰褐色為主,眼周和眼后有白色紋;無冠羽、翼帆。腹羽純白。
棲息于山地河谷、溪流、葦塘、湖泊、水田等處。以植物性食物為主,也食昆蟲等小動物。繁殖期4~9月間,雌雄配對后遷至營巢區。巢置于樹洞中,用干草和絨羽鋪墊。每窩產卵7~12枚,淡綠黃色。
鴛鴦最有趣的特性是“止則相耦,飛則成雙”。千百年來,鴛鴦一直是夫妻和睦相處、相親相愛的美好象征,也是中國文藝作品中堅貞不移的純潔愛情的化身,備受贊頌。不過根據科學研究,鴛鴦并不是終生不二的。
鴛鴦多在東北北部、內蒙古繁殖;東南各省及福建、廣東越冬;少數在臺灣、云南、貴州等地是留鳥。福建省屏南縣有一條11公里長的白巖溪,溪水深秀,兩岸山林恬靜,每年有上千只鴛鴦在此越冬,又稱鴛鴦溪。是中國第一個鴛鴦自然保護區。
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。近年來人工飼養已較普遍。
鴛鴦養殖簡介:
鴛鴦亦稱鴛鴦鴨,民間叫鴛鴦,是一種肉用型特禽品種,鴛鴦屬鳥綱、雁形目,鴨亞科,棲鴨族,具有較高的肉用、藥用、觀賞等價值。據飼養者的經驗證明,飼養條件要求不高,耐粗飼、抗病力強,比較容易飼養成功。其瘦肉豐富,肉嫩香脆,湯鮮味美,具有滋陰壯陽、保肝益智、祛病健身之功效?!侗静菥V目》記載,鴛鴦“可強身美容,增強性欲”,可治“痔瘡、肛漏、下血不止、疥癬、驚斜、夢寐思暮”等。元代《飲善正要》一書中寫到:“鴛鴦肉味咸平,主治痔瘡。
肉鴛鴦既可水養,也可旱養。既耐高溫。又耐嚴寒。適應性極強,耐粗飼。它的食性很雜。青草、菜葉、麩應、豆渣、玉米、雜餅、均。可飼喂。鴛鴦鴨生長迅速,80天長成,平均體重2.86千克,料肉比是2.6:1,種鴨年產蛋160至230 枚,蛋重70-80克,蛋殼玉白色,孵化期為35天:每只鴛鴦鴨年產蛋200枚,孵化率80% ,每只均重4公斤。肉鴛鴦抗病性.一般沒有瘟疫性疾病發生。
1.有雛鴛鴦(1~30日齡):(1)控溫,1~3日齡30~31度,4~10日齡30~26度,11~20日齡2 1~24度平地育雛,地面上應鋪松軟稻草,并分隔小欄,每欄2平方米左右, 各欄安裝保溫電熱器一個或白熾燈。7日內每小欄雛鴛鴦50~70只。 由于雛鴛鴦有睡堆天性,因此要有人日夜值班,大約每隔1 小時用手輕輕撥弄趕堆一次,防止打堆壓死悶死。一周后調整密度。(2)開食,先飲水后喂料,飲水中加入適量復合維生素B劑。要有充足飲水器備足清潔水,千萬不能斷水。飼喂次數一般10日齡內每天7次,10日齡后每天4~5次。
2.育成鴛鴦(31~70日齡):飼養密度每平方米10~15只為宜。1月齡的鴛鴦生長速加快,所以也是鴛鴦食量最多的時期,需要全價料供給,以保證其快速生長的需要。在這個時期,有兩次喙羽高峰,一是1日齡尾羽生長時;二是2日齡后翼羽生長時,為了減輕喙羽,應注意含硫增加氨基酸和治療喙羽方面的添加劑,如羽毛粉、停喙靈等。
3.有孕鴛鴦:70日齡后按1∶5~6選留公鴛鴦, 選留母鴛鴦要頭小、頸長、眼大;公鴛鴦應為體大、健壯、靈活。飼料中鈣、磷比例,產蛋高峰期注意蛋白含量和喂料次數,以利于達到高產穩產。在產蛋期可在地上墊些松軟稻草利用母鴛鴦產蛋。
鴛鴦養殖方式為:混養,圈養、散養、放養均可?!?/p>
別名官鴨,屬于鴨科,學名為 Aix galericulata。
小型游禽。全長約40厘米。雄鳥羽色艷麗,并帶有金屬光澤。額和頭頂中央羽色翠綠;枕羽金屬銅赤色,與后頸的金屬暗綠和暗紫色長羽形成冠羽;頭頂兩側有純白眉紋;飛羽褐色至黑褐色,翅上有一對栗黃色、直立的扇形翼帆。尾羽暗褐,上胸和胸側紫褐色;下胸兩側絨黑。鑲以兩條純白色橫帶;嘴暗紅色。腳黃紅色。雌鳥體羽以灰褐色為主,眼周和眼后有白色紋;無冠羽、翼帆。腹羽純白。
棲息于山地河谷、溪流、葦塘、湖泊、水田等處。以植物性食物為主,也食昆蟲等小動物。繁殖期4~9月間,雌雄配對后遷至營巢區。巢置于樹洞中,用干草和絨羽鋪墊。每窩產卵7~12枚,淡綠黃色。
鴛鴦最有趣的特性是“止則相耦,飛則成雙”。千百年來,鴛鴦一直是夫妻和睦相處、相親相愛的美好象征,也是中國文藝作品中堅貞不移的純潔愛情的化身,備受贊頌。不過根據科學研究,鴛鴦并不是終生不二的。
鴛鴦多在東北北部、內蒙古繁殖;東南各省及福建、廣東越冬;少數在臺灣、云南、貴州等地是留鳥。福建省屏南縣有一條11公里長的白巖溪,溪水深秀,兩岸山林恬靜,每年有上千只鴛鴦在此越冬,又稱鴛鴦溪。是中國第一個鴛鴦自然保護區。
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