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-
- 首頁 > 技術咨詢 > 養(yǎng)殖技術 >
- 如何養(yǎng)殖鸕鶿?
-
發(fā)布時間:2018-09-26 17:19:00 來源:深圳市賀農園林觀賞動植物有限公司
-

一、鸕鶿飼養(yǎng)管理把三關
鸕鶿屬游禽,亦稱水老鴉,魚鷹,廣布于我國各地。飼養(yǎng)鸕鶿捕魚,是漁家和山區(qū)水庫農家致富的好門路。但鸕鶿生蛋期短、數量少,幼鶿又難以培育,因此在飼養(yǎng)培育等方面應把好以下三關。
1.選種關種鶿要求會捕大魚,身體健壯,生長3年以上。在立春至立夏期間,讓種鶿成對生活在一起,不讓其下水活動、種鶿飼養(yǎng)期間,每天喂一次新鮮魚如沒有魚,就用新鮮的半瘦半肥的豬肉代替,并讓其一次吃飽。如發(fā)現種鶿生的蛋蛋殼發(fā)軟,要增加飼喂量。種鶿由于進食多,又不捕魚,往往會因身體肥伴而厭食。對厭食的種鶿可適當進行填飼,強迫吃飽。
2.孵化關鸕鶿蛋一般讓母雞代孵。孵化用的蛋要選擇產后3~5天內的新鮮蛋,如果種鶿蛋少,可采用逐個添孵的方法孵化。即當生有幾個蛋時就讓母雞代孵,以后生一個添一個,一般每只母雞可孵10個鸕鶿蛋。孵化期間要讓母雞吃高能量飼料,以保證雞體產生足夠的體溫。正常情況下,經過28天孵化,幼鶿就可出殼了。
3.幼鶿培育關幼鶿的培育主要抓保溫和喂料兩個環(huán)節(jié)。剛出殼的幼鶿身上無毛,防寒能力極差,因此,要及時取出用火烘或蒸汽保溫。方法是用一只小籃子,在籃子的底層墊棉花,上層用稻草鋪好,四圍和蓋子用棉花包好,蓋上留一通氣孔,并插上一支溫度計,再準備一只火爐和木架。若是用蒸汽保溫,應準備一只陶瓷缸或金屬容器,里面裝入開水,缸底燒火保溫。然后把裝有幼鶿的籃子放在木架上用火烘,或者放在容器上用蒸汽蒸。溫度應控制在38~38.5℃,并日夜看守。幼鶿7日齡時開始長出絨毛,這時可以逐漸降低溫度。
幼鶿選料很講究,開頭幾天只能吃細小的泥鰍(去掉刺骨)剁碎,每天喂3~5次,每次喂一條小泥鰍,人工填食,將嘴掰開,用一削成楔形的竹管挑食填到口腔里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喂量逐漸增加,次數適當減少。一個月后,幼鶿就可吃小魚了,有時魚緊缺時,也可用豆腐、豬肉等代替,但取代的時間不宜過長,只能短時間填補。在一般的飼養(yǎng)條件下,雌鶿60日齡左右,雄鶿80齡左右粗毛長齊。逐步放入河中讓其自由戲水。100日齡后逐漸在老鶿的帶領下進行捕魚調教。150日齡后就可逐漸進行正常捕魚。
鸕鶿無論是幼雛還是成年,均采用人工填喂,飲水也是如此,下河捕魚時,只要每天晚上填補一次就可以了,白天不要喂,這樣可促使其多捕魚。飼料主要以魚為主,蝦和肉以及礦物質、維生素飼料為輔,通常每天喂一次,一次需300~500克。
二、如何馴養(yǎng)好魚鷹
鸕鶿又稱魚鷹,在我國江南也稱老烏、水老烏、魚老烏等。廣布于亞非大陸的水域。在我國畜養(yǎng)鸕鶿供作漁獵,已有3千年的歷史,江南很多地區(qū)居民馴養(yǎng)鸕鶿甚普遍,主要用于撲捉水域中的活魚。
人工馴養(yǎng)環(huán)境中的鸕鶿,除每天定時入水捕魚外,喜棲于朝陽通風的環(huán)境中休息。適于在不結冰的環(huán)境溫度中生活。
飼料以小魚、黃鱔及豬腸為主食,每只每天飼料量800~1500克。換羽期適當增喂豆類食品,如豆腐等,每只每天300~400克。每天下午喂食1次,食后多立于棲架上休息。飽食后的鸕鶿不宜運動和使役捕魚。
馴養(yǎng)鸕鶿用于捕魚,可自雛鳥60日齡開始,跟隨魚船同已馴熟的成鳥入水練習。約150日齡后,大部分經過馴養(yǎng)的鸕鶿都能順利掌握捕魚的本領。經過人工長期馴養(yǎng)的鸕鶿,其飛翔力較差,多數個體不習慣于長時間的高飛,可以較熟練的識別同群的鸕鶿或所棲息魚船。用于捕魚的鸕鶿,需用綠繩或稻草在其頸部系以活套,也可用金屬環(huán)套在頸部,防其捕魚后吞食。每次捕魚后,主人取下銜回的大魚。還需要喂給小魚以資獎勵,促使其再次下水捕魚。
馴養(yǎng)鸕鶿捕魚,多掌握在每天上午空腹時,每次入水捕捉40~60分鐘,捕后立于船上休息40~60分鐘后再次入水捕魚。一般每天可3次入水捕魚120~180分鐘,鸕鶿入水捕魚時多咬頭部或鰓部。通常每次獨自捕捉的活魚體重500克左右,最大時也能獨自捕到重達5000克的活魚。超過5000克的魚,也能捕到。但需幾只或十幾只的鸕鶿共同合作,以及馴養(yǎng)人協(xié)作方可完成捕獲任務。據有關資料,曾有一群十數只鸕鶿合力捕捉到體重15千克以上的大型鰉魚。據漁民經驗,雄性鸕鶿體型略大于雌性,其捕魚能力也優(yōu)于雌性鸕鶿。
馴養(yǎng)得當的個體,平均每天每只鸕鶿可捕獲鮮魚15~25千克。若水域及魚源均理想,也有每天每只鸕鶿捕魚35千克的最佳記錄。
鸕鶿捕魚的使用時間可達10年以上,曾有捕魚28年的記錄。飼養(yǎng)長壽記錄可達40年。